隨著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所帶來的災害,「淨零」及「減碳」已成為刻不容緩的全球議題,讓人類不得不開始重視「碳排放」,「碳定價」的時代也隨之來臨。

面對與碳權相關的各式專有名詞,不少企業陷入了「碳焦慮」的狀態,而本篇文章將帶您一次了解什麼是「碳權」,「碳費」與「碳稅」有什麼差異,以及臺灣有「碳交易市場」嗎?

碳權是什麼?

碳權(Carbon Credit)指的是「排放碳的權利」,是基於全球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s)趨勢所推動的減碳機制,通常以「一公噸」的碳排放量計為「一單位」,方便各國或企業計算排放總量。

為了促進全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在 1997 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三屆締約國會議」簽訂了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京都議定書》,並在 2005 年生效,而「碳權」正式成為可交易的產品,也就有了目前的碳排放交易(Emission Trade)機制,其中也有部分的彈性減量條例,可以降低各個國家在履行減排承諾時所需承擔的經濟影響。

兩種碳權交易的市場

  • 強制性碳交易市場
  • 自願性碳交易市場

強制性碳交易市場

締約國家會以會議中所承諾的減排目標作為依據,由各國政府來實施碳排放的總量管制,依照不同的產業類別分別設定碳排放的總量上限,再配發給受管制者(通常是企業)碳排放的額度,來限制企業無限排碳。

也因企業擁有了固定的碳排放額度,因此會產生以下兩種狀況:

  • 碳排放「低」於額度上限
  • 碳排放「高」於額度上限

碳排放「低」於額度上限

以電動車品牌「特斯拉」為例,因碳排放低於額度的上限,因此多出來的部分則轉換為「碳權」,可以在碳權交易市場中出售給其他超出額度的燃油車企業,而碳權的價格會根據市場的供需而訂,沒有固定的價格,自 2019 至 2021 年間,特斯拉共出售了約 24 億英鎊的碳權給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集團,2022 年達到17.8億美元

以下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假設 A 公司的一年的總碳排放量只被允許為500噸,但是 A 公司今年預計只會排放400噸,多出來的100噸即可透過碳交易機制出售給其他公司。

碳排放「低」於額度上限

同上例,當企業的排放超過了額度上限,那就必須要在碳權交易市場中購買碳權,來彌補超額排放的部分,如果未能低於政府配給的碳排額度,就必須支付高額的罰款。

自願性碳交易市場

主要是以「碳抵換(Carbon Offset)」來進行,實際做法是以減少外部的排放來抵銷自身的排放,這讓企業除了在強制碳權交易市場中購買碳權之外,也能夠利用「自願減量專案」來獲取「減量額度」,常見的方式有建置再生能源、植樹造林等,也可以向第三方認證機構購買或資助可減少排放溫室氣體的項目來換取。

臺灣有碳權交易市場嗎?

因應 2023 年 1 月立法院三讀通過的《氣候變遷因應法》,會針對碳排放較大的企業收取碳費,「臺灣碳權交易所」已確認會在 2023 年 8 月 7 日於高雄正式營運,主要的營業項目有「國內碳權交易」、「國際碳權買賣」及「碳諮詢與宣導服務」。

在臺灣取得碳權的流程

在臺灣的國內碳權預計是採用「自願性碳交易機制」,由企業向行政院環保署申請「自願減量專案」,遞交企劃書後由第三方確認計畫可行,企業即可接續執行計畫,再經由第三方查驗完畢後即可獲取碳權。

透過環保署的產品碳足跡資訊網可以查詢已經經過認證的產品碳足跡查驗機構,查驗機構如下:

  • 香港商英國標準協會太平洋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BSI Taiwan)
  • 台灣德國萊因技術監護股份有限公司(TUV Rheinland Taiwan Ltd)
  • 台灣衛理國際品保驗證股份有限公司(Bureau Veritas Certification)
  • 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GS)
  • 艾法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AFNOR Asia Ltd.)

碳費與碳稅有什麼差異?

「碳費」與「碳稅」兩者都是以價制量的碳定價工具,不同於上述碳權交易市場的以量制價,且價格是固定的而非因市場供需所浮動,透過政府直接制定每一噸碳所需支付的金額,來推動企業施行減碳,不過兩者徵收的方式與徵收後的用途仍有所不同。

碳費(Carbon fee)是什麼?

碳費是依照碳的排放量來徵收,與加油的道理相似,加多少油就必須付多少錢;使用多少碳就需要付多少錢。

徵收到的碳費屬於專款專用的行政規費,將會用於減碳項目,能夠當作政府推動減碳措施的專案費用,也能補助地方政府以促進低碳經濟發展。

碳稅(Carbon tax)是什麼?

碳稅是依照碳的排放量所造成的環境汙染來徵收,屬於環境稅費,道理如同製造越多垃圾的人就需要花更多的錢購買垃圾袋。

碳稅會由財政機關統一徵收,進入國庫後會被視為整體政府稅收的一部分。

臺灣有收碳費或碳稅嗎?

根據在 2023 年通過由環保署擬立的《氣候變遷因應法》,除了將 2050 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入法,也建立課徵「碳費」的機制,預計會在 2024 年開徵,並分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將以碳排大戶如石化、水泥、鋼鐵等年排放超過 2.5 萬噸以上的企業進行徵收,至於碳費的收費標準還需待中央費率審議會訂定。

碳定價是什麼?

無論是上述所提到的「碳交易」、「碳費」或「碳稅」,全都屬於碳定價的一種,以「排碳付費」作為原則,為碳排放貼上價格標籤,以達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屬於國際上公認最有效的減碳工具。

碳稅與碳費都是針對「價格」所制定,而碳交易是針對「碳排放量」制定,因此對於前者而言,較難預測減碳的總量,成效關鍵在於稅制的高低;而後者因為是由政府直接設立總量目標,因此減碳狀況與結果較能掌握。

結論

所有的碳定價都是為了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以達成 2050 年淨零排放的目標所制定的,而 ESG 也成為了企業永續經營的重要指標,要如何在追求企業營收同時保護環境是所有企業需要思考的首要問題。

群輝擁有智慧綠能解決方案,能夠幫助企業從小處碳足跡開始計算,以共同肩負起永續、減碳的企業責任。如果您對碳足跡的管理與計算有興趣歡迎與我們聯絡